目前分類:觀影有感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001

  白櫻,雪片般滴落在茶碗裡
  武士高舉茶碗,將融入雪櫻的茶湯一飲而盡
  櫻花樹下,茶師目送武士離去,發出一期一會的感嘆
  茶師名喚千利休,他的名字大有來頭,乃是天皇所賜
  以此勸誡茶師,銳利也要適可而止
  當時的日本,只有兩個人有資格讓天皇賜名
  另外一位是太政大臣,幕府時代的實際掌權者

  *

  《一代茶聖千利休》,改編自小說《利休之死》。

  電影遵照原著精神,採用倒敘的手法,從故事尾聲,即千利休被豐臣秀吉賜死、在茶室裡切腹自盡的前一刻,回溯「茶聖」千利休傳奇的一生。

  在日本歷史方面,利休被秀吉賜死的原因,始終是一團謎霧。作為茶師,利休先後侍奉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,聲名開始遠播;及至天皇賜號、諸侯爭供,獲封第一茶匠,才氣當世無雙,或許因此功高震主,遭到當權者忌恨,招致悲劇的收場。(以下有劇情)

文章標籤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  529405_595104653888776_1439166450_n  《KANO》電影海報 (圖片來源: 果子電影)

  看完《KANO》,有一種超乎想像的感動。

  這是因為,筆者從沒想過,一部早就知道劇情的棒球電影,也可以如此引人入勝!

  千萬美金大手筆的製作費用,沒有讓全場觀眾失望。之於時代感的呈現、演員對棒球美技的詮釋、氣勢磅礴的配樂,以及彷彿嗅得到泥土芬芳的嘉南平原的美景,則讓人有值回票價之感。

  電影敘述1931年日本時代的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,從未曾奪下一勝的雜牌軍,短短一年蛻變成長拿下全島冠軍挺進甲子園,最後贏得「準優勝」(亞軍)的真實故事。

  製作單位為了忠實呈現棒球員的技巧,選角上一律採用現役、或是曾具球賽經驗的年輕選手,然而素人演員們的演出卻是令人讚賞,特別是球隊靈魂人物、集強投強打於一身的隊長吳明捷(曹佑寧飾)。球場外是個靦腆略帶憂鬱氣質的大男孩,站上投手丘立刻變成沉穩內斂眼神充滿殺氣的王牌投手。

  電影裡一個橋段令我印象深刻。吳明捷知道青梅竹馬阿靜即將在家人的安排之下、嫁給醫生遠走他方。在物資匱乏的農業社會,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。對方是一位前程看好的開業醫生,自己卻只是一位籍籍無名的高中棒球員,根本欲阻無從。滿腹苦水無處宣洩,只好趁夜在漆黑一片的練習場上死命奔跑,最後癱倒在沙地上,垂泣嘶吼,不知所云。

  驀地、他仰望著滿天星斗。

  人生無常,總難事事如願。然而面對浩瀚的宇宙,無垠的時空。所謂兒女私情,似乎一下子變得渺小起來。心底的愁緒終究是可以獲得撫平的,他所需要的,只是時間……,而眼下,他有更重要的責任!

  嘉南棒球隊揚威甲子園的事蹟,是發生在1931年,然而電影採取倒敘的手法,從1944年開始說起。

文章標籤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  

 逝去的總是最美好,或許,青春年少最讓人緬懷的,不是我曾得到什麼,而是我已失去了什麼。

 觀賞1996年由李奧納多與克萊兒丹妮絲主演的《Romeo + Juliet》,除驚艷於片中這對小情侶不食人間煙火的清純氣息外,也讚嘆莎翁筆下如詩如畫般的對白,竟能放在現代背景中重現,雖然最後仍保留原著精神以悲劇收場,卻也拍得楚楚動人,憂傷而絕美。碎玉般的燭光在靈壇裡搖曳,圈起來不及長大的男孩女孩,在靜得彷彿可以聽得見聖音的清靈空間裡,點點鮮血花瓣似地灑在一對稚氣未脫的白嫩臉龐上,兩個家族終於為長期的仇恨付出了代價。

 這部片另一個令人雀躍的地方,是想看看《羅蜜歐與茱麗葉》裡的經典橋段與對白,套用在二十世紀末的時空背景裡,將以何種樣貌重現。充滿詩意的對話自是悅耳動聽,卻也摻雜著又苦澀又美好的困惑情緒,或許那正是我未嘗體驗,卻早已在現實世界消磨殆盡,所謂青春無敵的樣貌。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KEY_1   
【電影海報以「百倍奉還」為號召 ( 照片來源:  電影官網 )】

 

 自然界某些特定物種、如變色龍、會依據周遭環境變換體色,藉此躲避敵人、捕捉獵物,利用與生俱來的擬態本能取得優勢。某方面來看,這場攸關生存的叢林賽局,其實像極了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複雜與善變。

 電影《落Key人生》,正是藉由一段演員與殺手互換身份的故事,演繹都會區裡逐漸失落的人際信任。

 拜日劇《半澤直樹》紅透半邊天之賜、同樣飾演主角的香川照之與堺雅人格外引發矚目,想當然爾成為片商宣傳的噱頭,只不過這次下跪認錯的對象變成堺雅人、還跪了不止一次(大和田常務的加倍奉還?),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日本的首映時間還早於《半》劇。筆者特別欣賞《落Key人生》略帶黑色幽默反諷時事的風格、雖屬小品故事,卻能讓人會心一笑,散場後仍會反覆回憶劇情。(以下有劇透)

文章標籤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總01  【總舖師主題海報,帶有一點懷舊況味。 (圖片來源: 總舖師官方facebook)】

 

 「辦桌」是台灣筵席文化的重要元素,儘管時過境遷,每逢大型廟會,或是地方上重要的婚宴喜慶,廟埕裡、馬路邊簡易棚架下的流水宴席,仍不難看見鄉親們舉杯邀酒,閒話家常的溫馨畫面。除了賓客的談笑聲之外,現場還瀰漫著熱騰騰的水蒸氣與炒菜香,夾雜著總舖師的吆喝、小工(南部稱水腳)來往穿梭揮汗如雨的身影,交織成一幅鬧熱滾滾的辦桌風情畫。

 《總舖師》以辦桌文化為主軸,訴說圍繞在老中青三代總舖師身上的故事。令筆者驚喜的是,儘管片長將近二個半小時,但由於敘事流暢、環環相扣,笑點不斷卻無傷大雅、時而反應世態炎涼卻不流於說教,毫不拖泥帶水的風格,使得時間彷彿飛逝般一下子就來到了結尾。散戲後仍令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,深刻感受到作者努力「鋪梗」的用心。

 筆者特別欣賞「三大總舖師」的設定,充滿濃濃的武俠氣息,也讓故事更添傳奇色彩。話說20年前,台灣出現三位享譽廚藝界的「三大總舖師」,他們分別是北部「憨人師」、中部「鬼頭師」,以及南部「好神(蒼蠅)師」。憨人師所以被稱為「憨人」,是因為他儘管廚藝精湛,卻是形跡飄乎,莫衷一是。推掉達官顯要的外燴邀請不說,甘心蟄伏在地下鐵道與遊民、社會中下苦力階層為伍,為他們煮呷、辦桌,過著清苦的生活卻自得其樂。這種放任送上門來白花花銀子不賺的行徑,被戲稱為「有錢不賺是憨人」,「憨人師」因此得名。

 中部「鬼頭師」,則是說的中部一位道上兄弟,以其精妙絕倫令人不寒而凜的「刀工」聞名。由於手臂上紋有鬼頭刺青,再加上個性陰晴不定、煮出來的料理離經叛道,被廚師界稱為「鬼頭師」。另外一個特色是出場時會放送專屬的「出場音樂」,彷彿布袋戲裡神龍見首不首尾的「先覺」一般。他的經典語錄是,「每個人都應該有他的主題曲,每一段時間,也要有他的插曲,等再聽到那首歌的時候,你就可以回到那個過去了。」

 至於南部「好神(蒼蠅)師」,則是故事女主角詹小婉的父親。「好神師」師承台灣國寶級總舖「虎鼻師」的廚藝,學得一手「古早味」料理絕藝。他最大的心願,就是擁有當廚師「天份」的女兒可以繼承衣缽,讓古早味菜色不致失傳。三大總舖師活躍的年代,也是外燴辦桌界最輝煌的時代。

 然而這部電影,卻是從辦桌文化逐漸式微的現代開始講起!(以下有劇透)

文章標籤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亞森羅蘋2【亞森羅蘋上映時的宣傳海報】

 相較於福爾摩斯一絲不苟的偵探氣質,神出鬼沒的怪盜亞森羅蘋,似乎是更具渲染力的。

 是的,羅蘋雖然統領一個龐大的竊盜集團,本身卻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,行竊對象僅止於為富不仁的貴族,偶而還會將所竊財物分給貧民。然而這樣還不足讓他成為萬人迷,因為類似的俠盜故事不勝枚舉。

 基於這個理由,羅蘋的形象開始千變萬化起來。他形跡飄忽,莫衷一是,視達官顯要為無物,視驕蠻巨賈為寇讎,逮到機會便要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中。他浪漫多情,對付敵人毫不手軟,對待婦女與小孩卻又溫柔體貼,卻從未真正動情,令人又愛又恨。亞森羅蘋勇於挑戰政府的舉止,成為廣大平民樂於歌頌的故事,然而他又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愛國者,曾以法國軍醫的身份參與世界大戰。羅蘋完美地融合了紳士與怪盜的形象,直到21世紀,其鮮明的個人特色仍然廣受歡迎,甚至成為現代雅賊的典範。

 2004年出品的法國電影《亞森羅蘋》(Arsene Lupin),講述著這位傳奇怪盜歷經童年、少年,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盜的故事,類似羅蘋的前傳。原著小說曾多次談及亞森羅蘋的身世,令人意外的是,這位行藏捉摸不定的紳士怪盜,竟然有一個坎坷孤獨的童年。(以下有劇透)

文章標籤

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